天地清明作物华
从冬入春,料峭春寒犹徘徊,入了清明节,天清地明洁净清朗,阳气日盛。天地间一年的流转,经过冬寒的澄净化朽,经过初春的沈静蕴蓄,清明节气就处在天地阴阳之气阳转盛、阴转衰的转捩点上。岁序入清明,万物呈现欣欣向上的景象。
「清明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明显当时天地万物的景象。《曆书》记载:「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」每年当太阳公转到达黄经15°时就跨入清明节气,约当落在公曆4月5日前后。《岁时百问》中说:「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」
中国古代的曆书,向来以节气作为民间农事耕作依循的指导,观天地之象而用于人事,运作几千年,充满智慧。农耕依循天地之气而作,滋长的作物最美最滋养。以在清明节气前后滋长的「茶」来看,天地清明之气化育春茶菁华显而易见。
天地清明之气蕴育茶之华 天地清明澄净之气,注入到茶树上,孕育了春茶的菁华。中国自唐朝以来都以春绿茶为美,与天地清明的节气相应合。清明前后採製的春茶带着天地清洁明澈的气质,涤烦悦志,净化人身、澄澈人心。天地赋予茶的这份清明精华,自古至今中国人几千年中都有体得。不管是至尊将相、文人雅士或是寻常百姓都爱茶,尤其是修炼的僧人更深深感受到了茶清明醒神能伏睡魔。
清明和穀雨是採茶的两个关键节气。与天地清明之气相应、与节气相符是採好茶的关键。茶的品质和身价也明显反应此中之道。清明前採的最珍希,称为「明前茶」,穀雨前採的价贵,称为「雨前茶」,穀雨之后也就是俗称雨后採的价贱。然而,从清明到穀雨两节气间只不过一个节气的过度,间隔只有15天。
明前茶黄金芽
古来中国人品茶就有「明前茶,贵如金」的谚语,尤其早春萌发的茶叶被视为至宝。唐朝卢㒰人奉为茶仙,卢㒰传世的〈七碗茶歌〉描写早茶「先春抽出黄金芽」,形象鲜明。
明前茶在春茶中被视为珍品。「明前茶」是指在清明节气前採的茶,古代称「火前茶」。因为清明的前一天是「寒食」,古人在寒食有禁火三日的习俗,故称「寒食」,以纪念春秋时代晋国的节义忠臣介之推。寒食禁火到了清明才举火炊事,以火代指清明,所以「明前茶」称「火前茶」。
「明前茶」为何等同黄金般宝贵呢?一般的春茶,在清明之后达到採收期,在明前就能採製的只有在「惊蛰」和「春分」时节开始萌芽的早发品种。清明前採摘的明前茶,虫害少,味醇形美,有的状如莲心,有的一芽一叶,芽叶细嫩,色翠香幽。
尚青火前春古诗词流传
明前茶,唐代俗称火前茶,唐时就是爱茶者梦寐以求的天珍贵物,诗僧齐己有咏茶诗〈火前茶〉歌颂火前茶的珍贵:
百草让为灵,功先百草成。甘传天下口,贵占火前名。(火前茶〈咏茶十二韵〉)
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〈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〉一诗中,写着「红纸一封书后信,绿芽十片火前春」,「十片火前茶」显见友人遥寄春珍的厚情和火前茶的珍稀。
清代沈涛《交翠轩笔记》卷三,还记载唐末五代《茶谱》(已亡佚)就有传说的「骑火茶」,更是火前茶之最珍:「龙安有骑火茶最上,不在火前,不在火后故也。清明改火,故曰骑火茶。」也就是清明当日採的茶。
清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,在名茶区天竺观看了茶叶的採製,作了〈观採茶作歌〉一诗,诗中也有称讚火前茶的描述:「火前嫩,火后老,惟有骑火品最好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