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宗大曆年间,有「大曆十才子」之称的钱起与郎士元并称「钱郎」,两人是诗坛着名诗人,也是嗜茶之士。
当时,朝中自丞相以下各级官员到外地任职或奉命出使,如果没有钱起、郎士元写诗作文为他送行,此人就会感到非常没有面子,二人的诗文就是如此受到重视。
郎士元虽没有知名的茶诗,却有出名的饮茶故事。郎士元的诗清丽雅致,但恃才清高,经常语出惊人,有时出口不免伤人,所以往往自食其果。宋代王谠《唐语林》中就有一篇关于郎士元饮茶的记载:
「安史之乱」平定后,藩镇据地拥兵自重,不受朝廷约束,身为河朔三镇之一的田承嗣尤其骄横跋扈,他不听朝廷号令、不缴纳赋税钱粮,还不把皇帝放在眼里,从不入朝拜见。因此,当时人们对他多有看法。
郎士元当然也听过人们议论「田承嗣不入朝」,他就曾说:「郭令公不入琴,马镇西不入茶,田承嗣不入朝。」
郭令公是指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,他是一个武将,说他「不入琴」是指他不懂欣赏琴曲。马镇西则是镇西节度使马燧,说他「不入茶」是指他不懂茶道。田承嗣原是安禄山手下的将官,后来被任命为节度使,说他「不入朝」是指他不懂遵守臣子的本分,暗示他有二心。
原来,郎士元是讥笑郭子仪、马燧只会动刀舞枪,不懂斯文。琴、茶乃属文人雅士之事啊!
「马镇西不入茶」这句话传到马燧耳里,他当然心里不服了。一次,马燧遇到郎士元便说:「先生说我不能喝茶,我在寒舍设茶宴,就请您到我家中来喝一次茶吧!」说完并和郎士元约定了日期,郎士元也一口就答应。
当时,豪门贵族家饮食中有一种食品叫「古楼子」,就是用一斤上等羊肉,切片后均匀地铺在一张大饼上,加上胡椒粉、豆豉、盐等调料,再浇上酥油,然后入火炉炙烤,烤至半熟就可以吃。
吃「古楼子」得有好茶伴食,否则难以下嚥。茶宴当天,马燧一起床就开始吃「古楼子」,他慢慢地吃还忍着不喝一口茶水。马燧吃完「古楼子」,就在家中等待郎士元。
郎士元来时,马燧早已口乾舌燥喉咙如火烧般,因此马上命人烹茶。马家有许多皇上赏赐的上等好茶,茶烹好了,你一杯我一碗,两人开始喝起来了。十碗茶喝完再煎茶,一口气两人又连喝了十碗。就这样,两人各喝了二十碗香茶。
郎士元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大碗连饮的茶宴,与他平常参加那种细品慢啜,品茗吟唱,悠闲自得的文人茶宴,自是大大不同。马燧饮茶如同指挥作战般,横扫千军,端起茶碗一口气就连饮二十碗浓茶。
郎士元年纪已大,肠胃又不好,一下喝这么多茶,他的肚子实在无法忍受,多次起身要告辞。这时,马燧就会立即语带讽刺地说:「你不是说『马镇西不入茶』吗?你是茶家,怎好中途退席呢?」
原本郎士元所说的「不入茶」,是指马燧不懂茶道,可马燧偏偏说成「不能喝茶」,这下郎士元真是秀才遇到兵,有理都说不清了。郎士元实在不好就此告辞,于是就强忍着又坐下来喝茶。但他哪里知道马燧平日喝茶就是大碗喝,为的是消腻解渴,这二十碗茶对他根本算不了什么。
于是两人对饮又拼了七大碗,这时郎士元总算见识到马燧喝茶的厉害,他知道再喝下去非撑破肚皮不可,就坚决告辞逃出了马家。刚走到自己的马车前就上吐下泻,十分狼狈,回家后病了很久。
马燧原意是想比谁能喝茶,没想到把郎士元折腾得病倒了,他心里实在过意不去,就派人送给郎士元二百匹绢作为慰问,并表示歉意。
其实,郎士元与马燧都善饮茶,但郎士元重在品,体现的是茶的精神作用;马燧则重在饮,着重于茶的解渴功能。虽然两者差异很大,但有一点却是相通,就是茶不仅是文人雅士爱之,纠纠武夫也喜之。@*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