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奋力开拓的繁荣,和满山野草的疯长,同成于云雾苍穹下。
12年后,福建武夷山人练建文回想第一次闯入贵州贵定县云雾镇住下,不知道该不该佩服自己40多岁了还在“气盛”。
2011年,云雾还是个欠发达的西部小镇。他要追寻的原生种茶在深山中。连山下镇子里的人都觉得那些戴着比耳朵还长的银耳环,背着海贝装饰刺绣图案的苗族人很神秘。他们是海葩苗,汉语意为“大海之花”。
山中有块西南唯一留存的乾隆时期的贡茶碑,蕴含了云雾茶曾有的辉煌。明代时嘉靖《贵州通志》载:“黔省各属皆产茶,贵定云雾山最有名,惜产量太少,得之极不易,苗家以茶为生业。”万历《贵阳府志·食货卷》亦载:“黔省各属皆产茶,独贵定云雾山最有名。”清代乾隆《贵州通志》和《续遵义府志》亦有记载:“云雾茶为贵州茗品之冠,岁以充贡。”
当年云雾贡茶品牌最隆重的推广活动就是海葩苗的“春茶祭祖活动”,县里组织每年拍卖第一壶春茶。用云雾山苗族文化元素和贡茶历史元素融入包装的云雾贡茶,曾经在日本世界绿茶评比中获得过最高金奖。
练建文和他的云雾贡茶文化园。
练建文来的这一年——2011年,贵定县20个乡镇的茶总产值1.7亿多元。此时,他的家乡——武夷山茶业总产值据说是14.06亿元。
在连一角钱早就无法刷存在感的城里,云雾镇茶苗扦插用工“4厘一株”的价格足以吸引远近村民来排队上工。
这个福建男人顺着《茶经》和历史的片言只语找来的。至今仍很骄傲地回答疑问:距今164万年前的贵州茶籽化石是茶之母。书上记载了西南是中国茶源地。《茶经》第一句“南方之嘉木”,包括了贵州。贵州茶的历史很久远。建国以后,第一个茶叶农场是湄潭的永兴茶场。第二年才由吴觉农和张天福在他家乡建立了国家级农场——武夷山崇安试验茶厂。
自金骏眉成为中国高端红茶的标杆后,武夷山的茶人也在寻求品质工艺上的突破。祖辈就在武夷山中制茶的练建文也不例外。
除了品种,环境也让练建文满意。《茶经》说过上者生烂石。贵州喀斯特地形,矿物质含量很高,生于烂石的云雾山茶内质会更好。
2012年,练建文用鸟王种试制红茶,非常惊喜:“不输金骏眉”。特殊的香型,能让这款茶形成西南地区的独特风格。
福建在东南,贵州在西南。雄心勃勃的练建文于是取名为南部红茶。
给他带了巨大财富的武夷山200多亩茶园,变成了支持在云雾山中制好茶的经济后盾。
12年来,练建文常常在“两山”之间来回跑。去武夷山做乌龙茶,回云雾山制红茶绿茶。
一年中大部分时间,云雾镇的人,总是看到这个一脸严肃的福建中年人坐在装修精致的店里,用云雾山深处拉来的泉水,独自泡茶。每天必喝家乡茶——武夷山岩茶。
只有云雾缭绕的茶山才能召唤来他所有的活力。
云雾山中鸟王种茶青。
12年来,那里有个仿佛在时间尽头永远在建的云雾贡茶文化园。
遭过水灾。山洪暴发,一下冲掉了他的诗意栖居的木屋厂房。800多万,他就在里面睡了一个午觉,两个多小时后,木屋被滚滚山洪埋进了土里,成了一个谁也不会注意的土坡坡。
遭过冰雹。古茶树被打得一张叶不剩。辛苦“拉扯培育”的鸟王茶树们,刚冒起的茶青,全部被废掉。
风一起,雨一下,太阳出来。何首乌细长的藤蔓迅速覆盖茶树上,荒草萋萋。
奔流不止的甜茶河形成瀑布,在山涧撕裂成三缕,腾空而下。
这个已经投了1700多万的云雾贡茶文化园似乎永远在跟人类赛跑。人类稍微晚一点,就会被藤蔓覆盖,重回野生。
有时,练建文也会问自己,是不是把一个人最好的发展机遇,最好的时间段荒废在了贵州。
当新芽遍及古茶,培育的单株鸟王种窜到两米高,行走在武夷山移栽过来的肉桂旁能闻到阵阵桂皮香,茶人“山大王”的快乐,又击中了他。
路,贯穿了过去未来,往往毫无痕迹。山却常常用树木的年轮计数。古茶,最大的树杆已经有了42公分。基地里种植的单株选育二代出来了30多个品种。
作为武夷山人,对品种的敏感仿佛与生俱来。国内很多茶产区上世纪70年代以前用茶果种植都称为群体种,福建从上世纪80年以后就对各个品种进行分类选育种植了。早些年贵州本地品种都是用茶果种植出来的群体种,近几年才开始对单株分类选育种植。
能安慰到他的是,这些“孩子般”拉扯大的品种制成的茶品质已到了他当年的初衷的八成。农业种植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特别是茶叶,在他眼中,至少8年以上,品质才会越来越好起来。
作为武夷山中世代茶人,他知道农人的命运注定艰辛,痛并快乐着。
农人的命运也是不停劳作,等待结果。
作者:袁小娟 彭典 杨昌鼎
来源:多彩贵州网、北京茶世界
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