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梅术村汪国彬,今年茶园每亩增收二十斤干茶。”
“徽道村王胜明,每亩增收近30斤,家里十多亩茶园,每亩少说能多挣千把块。”
聊起村民近年来茶叶增收情况,王会来几乎是脱口而出。
王会来今年61岁,去年从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退休,是知农时、懂农技的好手。退休后的老王没闲着,被镇上聘为科技特派员,为乡亲们农业种植提供技术指导。
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,山高水美让当地在种植茶叶上有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。作为“祁门红茶”发源地之一,东至县葛公镇近一半村育有茶园,每年三四月,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茶,周边茶商来往络绎不绝。
村民采茶正忙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走进桥联村,阳光照射下,山坡上茶园显得格外有生命力,村民石继东正忙着抢摘家中茶园刚冒出的新鲜嫩芽。“今年气温高,雨水足,茶叶长得快,清明节前行情好,一斤鲜叶能卖到80元。”石继东算了一笔账,家里六亩茶园,近两个月收益能有将近三万元,“亩均收益比往年要好,这都是王老师的功劳。”
都说茶叶不好“养”,茶垄间距、施肥频次、肥料中氮磷钾含量、雨水多少,都会影响到茶叶收成。“茶农指望着春季卖茶挣钱,好收成离不开科学化种茶、产茶。”王会来介绍,以往镇上茶叶种植多是粗放型、效益低,不少农户甚至把茶园撂荒,进城务工。为保证茶叶品质,科技特派员从茶园管理入手,编写标准化种植手册,手把手指导老乡们多种茶、种好茶,茶树施肥、剪枝等各环节都有详细讲解。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,新品种茶树“红旗一号”在葛公镇得到推广,有效降低了天气因素对茶叶生长的影响,有效提升了茶叶产量和茶叶品质。
村民采茶正忙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距葛公镇66公里外的木塔乡梓桐村,在海拔超过300米的安徽天鹅茶业产业示范园内,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。
郑琳是标准的“茶二代”。大学毕业后,郑琳放弃在大城市工作,回到家乡跟父亲经营起安徽天鹅茶业有限公司,也将“茶科技”概念带回家乡。“如今的茶叶种植,科技已运用于各个环节。”郑琳介绍,公司在30多年的茶叶生产中,“茶科技”逐渐成为助力茶产业升级、茶农增收的密钥。
俯瞰天鹅茶叶茶园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“主要种绿茶和油茶,还有零散种一些果树,总共3500亩,却只用6名管理人员。”站在示范园区最高处,郑琳指着茶园里的高科技设备咧嘴一笑,“坐在山下,茶园所有情况一目了然。”近年来,茶园通过物联网平台,配套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体系,监测茶叶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,对种植基地的环境因素、气候条件、土壤墒情等信息进行监管收集,并逐步建立数据模型,不断提升茶树质量。目前茶园在种植环节,精准灌溉、精准施肥等数字化种植模式可节省30%以上的劳动力投入。
“我父亲那辈开始摸索出东至种植绿茶的门路,我们这辈人要努力把东至茶做精做优。”郑琳透露,随着数字茶园的科技加持,公司一年能产出近7000斤新茶,销售额能达到500万元左右。与此同时,郑琳还与周边村庄合作,将茶叶种植、茶园管理技术送到茶农家中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
近年来,东至县厚植生态优势,依托科技力量助力茶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擦亮“东至云尖”金字招牌,做响做亮茶品牌、做大做强茶产业,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东至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2.5万亩,茶业产值达到13.7亿元。
胡雨松 王锐
来源:人民网-安徽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