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之茶性,应结合其原料、制程、仓储的综合结果而定。以现代常见的普洱生茶工艺制作,古树生茶性偏凉,台地生茶性偏寒,新制的熟普洱茶性虚热。
关于茶叶的寒热属性,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。
首先,茶叶的寒性、凉性、平性和温性,目前虽无科学研究证明,但是一直都有这么个说法,而喝茶的人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。关于茶叶性味的说明,最有名的应该是出自陆羽《茶经》的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。”不过,在《茶经》创作的时候,还只有绿茶,所以不能用于判断绿茶之外其他茶类的茶性。
第二,绿、白、黄、青、黑、红六大茶类寒热属性不同。
中国六大茶类的分类,是根据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和加工中的内质主要变化,尤其是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而来的,也即通常所说的“发酵程度”。
经过了“发酵”工艺,具有强收敛性和强刺激性的茶多酚类,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、茶红素与茶褐素等,茶汤颜色随之加深,汤感变得更加醇和滑润,茶性变得温和。
绿茶核心工艺是“杀青”,不发酵茶;水清茶绿,给人清凉爽新之感,本性寒。黄茶的核心工艺是“闷黄”,口感较绿茶醇厚一些;茶性与绿茶很接近。
黑茶的核心工艺是“渥堆”,发酵程度高;茶味醇和,茶性温和。红茶的核心工艺是“发酵”,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;花香、蜜香醇厚,味甘性温。
白茶的基本工艺是“萎凋”、“干燥”,新茶属性与功效大多接近绿茶,但在逐年陈放的过程中,茶性也会由寒转凉及至平和。
青茶(乌龙茶)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,趋向平和,核心工艺是“做青”和“焙火”。发酵轻的清香型铁观音,茶性更接近于绿茶;发酵适中或较重的则与红茶接近。
判断茶性的寒凉温热,最为准确的方法当然是通过品饮。现在我们喝到的新制生茶,以原料来源划分,在工艺制程正确的前提下,台地生茶性偏寒,古树生茶性偏凉,这本是通过品饮与身体感受获知的经验数据。
古籍中记载的“性温味香”的普洱茶,应系经过发酵制程制作的茶品,而“味苦性寒”的普洱茶,应该就是现今市面上最为常见的普洱生茶了。
普洱茶之茶性,应结合其原料、制程、仓储的综合结果而定。以现代常见的普洱生茶工艺制作,古树生茶性偏凉,台地生茶性偏寒,新制的熟普洱茶性虚热。之前的《解密普洱茶仓储周期律》曾有提到,普洱茶的茶性每经过一个仓储周期,会完成茶性的一个转变,呈现寒→凉→平→温的趋势。不同的仓储环境,具有不同的仓储转化周期。中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工艺,会有不同的药性改变,在茶品的茶性转化中,仓储起到的作用,可以近似的看做一种在环境条件与时间条件协同作用下的缓慢“炮制”。
除了茶品自身的茶性,茶友在饮茶时,还应结合自身的体质条件。比如北方干燥、平均温度低,肉食较多,饮食偏咸,茶友体质多偏热,比较不适合长时间饮用新制熟茶,日常品饮应以生茶为主,可少量搭配一定年份的熟茶。而南方年平均温湿度较高,饮食多偏甜,南方茶友体质偏寒,可以熟茶为主,搭配古树生茶,尽量少饮寒性较重的台地生茶。除了地域性的体质差异,茶友还应具体的了解自身的体质,选择相应的茶品,至于个人体质之辨识,可依据自身平日身体状况,或是洽询专业的中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