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早期白茶的生产,是采用蒸、压的方法将白茶制作成团茶,到了清朝嘉庆初年,才开始将采摘来的芽茶制成银针。在制作过程中采摘细嫩、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,加工时不炒不揉,直接晒干或者文火烘干,使茶叶表面的白色茸毛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,制成不多见的白色茶叶。
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、福鼎大基茶、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芽叶,采其单芽制作而成的为白毫银针,采其一芽一二叶,按白茶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工艺白茶,而采用菜茶(有性群体)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、寿眉。
白茶的制作工艺,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,而重点就在于萎凋这一环节。白茶的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。一般晴朗的天气适合采用室外曰光萎凋,气候不佳时则适合采用室内萎凋。然后再以文火进行烘焙,直到足干为止。这种制作方法既不会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,又不会促进其氧化作用,成茶毫香显现,汤味鲜爽。